产品中心
产品中心
海南:国际化 紧抓时代机遇

来源:欧宝娱乐官方在线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1 23:27:54

  试验区正式挂牌。由此至今,全国自贸试验区已达21个,基本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。

  十年间,占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的自贸试验区,贡献了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总值和吸收外资总量,为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、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强大的助力;同时,也发挥了制度创新的“头雁”效应,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,推动了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,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  数月来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先后前往上海、广东、天津、北京、湖北、浙江6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,走访企业、园区、政府机关,与当地党政干部、高校专家深入交流,感受着自贸国家战略为一座座城市带来的变革。

  今年3月,海南提出将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,即海南全岛成为一个“境内关外”区域,实行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、岛内自由”的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。

  自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试验区,支持海南逐步探索、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,封关,无疑是自贸港建设中的“一号工程”,也是岛内外讨论最多的议题之一。人们想知道,封关后的海南还能“随便来”吗?人员通关是否会“大排长队”?货物进出区手续会不会跟原先不一样?

 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,海南的现代化历史上,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,勾起了人们对这座岛屿面貌变化的无尽想象,当然也带来一次次的改变与反思。

  2013年,国家启动自贸区战略,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。5年后,海南以“自贸港”的特殊身份,成为这一对外开放矩阵中,承担独特功能的一分子。

  这一轮新发展中,海南似乎走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路。自贸港的国家重托,让海南“大开发”的底层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,营商环境、城市功能、产业定位,被今天的海南当成关键思考题。

 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,海南都是南凤凰角,是“天涯海角”的边远之地。新中国建立后,海南又因为一直处在国防前线,人口资源少、陆地面积小,发展水平大幅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。

  在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当年,海南迎来了现代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机遇。1988年4月13日,在人民大会堂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。至此,海南成为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,步入发展新纪元。

  往后的5年,是“十万人才下海南”的5年,更是海南持续获得资本青睐、吸引无数商人前赴后继淘金的5年。

  特区成立后,全国各地大约十万人,来到海南寻梦、创业,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。1992年,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,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%来源于房地产业。但绚烂的地产泡沫也很快破灭,1993年,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措施,“天涯、海角、烂尾楼”成为当时坊间调侃的“海南三大景观”。

  从那时起,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,虚妄而繁荣的地产业不会是海南的出路,长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,想要真正的完成现代化,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又一增长极,根本还在于做强产业。

  1994年,海南提出全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,并很快意识到工业之于海南的基础性地位,提出“海南再穷再难都要发展现代工业”。往后3年,尽管GDP增速全国垫底的海南短期尚未走出困境,却在新的努力方向面前逐步挺起腰杆。

  2010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海南开始步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时期。海南的未来,势必要在用足用尽自然地理优势的基础上,走出一条以旅游业为关键业态之一,融合各类传统与新兴业态的现代经济体系道路。

  而成为自贸港,则意味着历经过往挫折和摔打的海南,将重新站在全球视野中,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新使命下,思考和实践一个更宏大的命题:如何建设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,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?

  在海口,有一种地道的餐饮形态,叫“老爸茶”。馆子设在老城区小街巷,没什么装修,十张八张桌凳往门口一摆。茶,是再普通不过的绿茶、红茶,小吃有番薯汤、绿豆浆、清补凉等甜咸口味,茶客们常常是喝着茶、聊着天,悠然度过一天。

  而这样的场景,自今年5月以来,已被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搬进了政府办公楼。茶是那碗茶,点心或许稍精致些,谈天的双方变成了企业主和行政干部,聊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大小事。

  或许有人会说,好的营商环境不在于形式创新,可单从海南的机构设置里,我们也可以窥见些许诚意。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是去年12月挂牌的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。顺位在发改委之后、商务厅之前,负责人是厅级干部,分管领导是副省长,属于省政府部门。该厅成立后,《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旋即发布,成为海南制定出台的自贸港法首批配套法规之一。

  不少人都感觉到,海南大刀阔斧改革新设机构,多少有点自揭短处的意味。在海南采访期间,一些企业、市民和记者说,过去在海南,办一件事情要跑十个地方,不一定有结果。海南省专门负责招商的省国际经济发展局大门口,“我们为企业跑”6个大字比机构招牌还要显眼,背后用意同样不言自明。

  显然,这座曾走过不少弯路的海岛已然意识到,要建设实现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、相匹配的产业职能、开放效能、城市功能,没有现代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石是做不到的。

  为打破一级政府不可避免的行政体系约束,建设更高效率、更具活力的营商服务梯队,海南省人民政府发起成立法定机构——国际经济发展局,除了局长属于体制内编制,其余工作人员均为聘任制。

  当然,营商环境四字中,最具分量的两个字还是落在“环境”上。订立了法规,拉起了队伍,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政商关系亲清的动人故事,固然是一种新气象。但一位海南出租车司机却抛出了问题的实质:“外地老板来了海南,喝不了咖啡、看不了戏,找不到好医生,孩子上不了好学校,还是会走人的。”

  自贸港建设起步后,加强完善城市功能,逐渐在市场和政府的双向反馈中,成为重要一环。两年前从上海调至海南省政府挂职的招商干部李晅观察,刚来时海口连一家连锁咖啡店都特别难找到,但很快,一些品位不错的独立咖啡馆也开过来了,晚餐和夜宵也有了更多选择。海口湾畅通工程实施后,海口世纪大桥下的公共空间品位与功能全然不输上海的黄浦江畔,新开的云洞图书馆、滑板空间、露营地……“海南有了大都市繁华与海岛舒适兼具的特别韵味。”

  6月22日至6月24日端午小长假期间,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.6亿元,免税购物人数4.37万人次。

  如果说10年前人们去海南,还可能是为了夏日椰林、碧蓝海岸,今天恐怕没有人会错过海南的免税店吧。

  成为自贸港后,海南迅速变成全国的自贸政策与自贸改革高地。“零关税”政策不仅让优质的境外商品能以较低价格摆上国内货架,也让游艇经济在三亚的发展成为可能,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蜕变。

  事实上,在连续举办了22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海南,“泛会展”行业早已成熟,海南也从不缺少国际目光。但在自贸港政策创新的赋能下,国际展商还是在这片改革热土上嗅到不一样的信号与机遇。

  以特殊食品政策为例,2021年首届海南消博会就申请了这一品类的参展资格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为此进行了权限下放,允许海南在消博会期间临时进口特殊食品,且会后还可在博鳌乐城延展180天。

  戴比尔斯永恒印记是国际知名的奢饰品牌,它不仅依托消博会与国内市场有了深度链接,还因看中自贸港特有的加工增值超30%免关税政策,在海南当地设工厂,一改以往全部商品均为海外进口的历史,加速了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布局。

  海南省国际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宫起君和记者说,今年为期6天的展会迎来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382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,参展品牌数较上一年增加19%。“且国际展商越来越高端,譬如历峰、开云、LVMH、雅诗兰黛等都是消博会的熟客。今年消博会还首次成立了参展商联盟,国际化妆品巨头集团担任首个轮值主席单位。”

  今年6月29日,海南举办了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3年度第二批集中开工仪式。仪式简约,但签约的项目却不简单。

  从投资规模看,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个;从投资主体看,政府投资项目115个;从项目类型看,产业项目56个。曾经一度在发展产业的十字路口迷茫、摇摆的海南,经历了自贸港5年建设,对高质量的地区发展路径愈加清楚坚定。

  在儋州洋浦港保税区,绵延数十公里的输气管道气势恢宏。这些管道内流通的液体和气体,服务的是洋浦港乃至整个海南自贸港从炼油到芳烃、烯烃,再到石化新材料的全产业链。

  农业是海南省的传统产业。建设海南自贸港以来,围绕农业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也不断涌现。在儋州喜禾农场,来自浙江的女企业家周金枝不仅用面积超5000亩的示范种植基地发展农业品牌,更结合“二产”文化品牌“海岛印象”以及“三产”旅游品牌“云舍松涛”,为这一片地处莲花山腹地的自然资源赋能。

  在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中,具有鲜明产业标识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今年已率先出台种业CRO模式发展实施方案,助力海南省“南繁硅谷”建设。这一位于我国最南端的科学技术创新园区,正从昔日的“绝岛荒地”变为产研一体化的科技新城。

  无论是位于海南岛西北角的洋浦港保税区,还是在三亚沿海而立的崖州湾科技城,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布局虽然尚存在体量差异,但一个避免“内卷”、充分用好岛内自然资源的产业布局已形成,带动的将是一二三产的创新蓬勃发展。

  我们并不能全然勾勒出海南明天的样子。伴随着新政策的上马,封关运作的具体实施,海南同样面临着个别政策适合使用的范围不广、人货进境监管压力大、行政效率有待逐步提升等新的挑战,但在重大的时代机遇面前,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海南,这一次,正紧紧抓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