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产品中心
非花非雾:寻梦洛邑|洛阳作家写洛阳

来源:欧宝娱乐官方在线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04 03:07:23

  洛阳有山水画卷漫山遍野,有挺拔城墙千年守望,也有玉楼金阙拂衣裳的诗酒趁岁月和青砖黛瓦里的焰火人家。

  假如写洛阳,就不能只写洛阳。要写流光溢彩的隋唐城“一夜鱼龙舞”、“星桥铁锁开”的盛唐幻夜,写满街鲜衣华裾的少年带你穿越千年的邀约,要写一口解乡愁的牛肉汤,写街边撸串的姑娘,写四月满城牡丹花香,写街头巷尾人来人往,写日落斜阳青年匆忙……

  汉魏文章半洛阳。自即日起,大河财立方联合洛阳市作家协会推出“洛阳作家写洛阳”专题,让我们随洛阳作家的文字一同神游洛阳城。

  我一向以为,仅有可拿来替代洛阳的称谓便是“洛邑”,它更见古雅和神韵。而徜徉于洛邑古城和丽景门老大街,则让你如隔着红纱盖头,约略看到洛阳这位古典丽人的异常风韵。

  从老城西关中州中路口的九龙鼎向南,转到金业路上,远远的一道护城河,西岸垂柳映衬,东岸砖砌的城墙挺拔,青灰色的垛口与漆红饰黄的城门威严壮丽,这便是洛阳古城四门的西门——丽景门。过了桥,走进丽景门,瞬间生出穿越千年的感觉。据史书记载,明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洛阳老城由金、元时期的土城墙,改筑砖墙,城周八里有余,城墙高4丈,开四门,东建春、西丽景、南长夏、北安喜。四门各有月城,城上建阙楼,郊外开城壕,引瀍、涧之水灌其间,此城屡遭烽火,数度废修,直至今日,仍有部分城墙及城壕存在,掐指算来已六七百年矣。

  自八十年代始,年年4月,人们都奔着牡丹来到洛阳,看完牡丹要到老城逛老集,喝牛、羊肉汤,还必定要到丽景门内的东大街、西大街买花鸟、刻图章、钉杆秤、买二胡、买笔墨纸砚。洛阳老城,自古家家都有种牡丹、赏牡丹的传统,直到民国时日机轰炸,古建园囿损坏殆尽,人们爱花赏花的风气仍然不减。当今的丽景门内处处都是牡丹衍生品:牡丹瓷、唐三彩牡丹、牡丹扇、牡丹衫、牡丹巾……

  洛阳的文明味儿从书画中表现,丽景门小小的一座瓮城,就有画廊、画室一家挨一家。散步款款走到西大街,一街两行,多是出售笔墨纸砚的“轩”“坊”“斋”“室”,若有住店的书画家,将店面做了工作室,则能够现场看书画创造扮演。贩子平平间,不期然遇到一位造就颇深、淡泊名利的书画大师,倘若与大师谈得投机,还有香茶可品,也或许被邀至阁楼,看大师们的得意之作或许藏品。近些年,又有卖文玩、茶具的间杂其间,所以珠珠串串、木的、瓷的,斑驳琳琅,愈加目不睱接,倒将那钉杆秤、做二胡笛子的店面比将下去,显得挤挤缩缩、陈腐老古起来。

  本年更多的是汉服体会馆,它一兴便火,旖旎艳丽,遮过了其他一切的职业。特别是倾国倾城的洛阳牡丹文明节期间,地铁里、大街上川流不息的盛妆汉服女子,汉、魏晋、唐、宋、明,各个朝代的制式汉服一同呈现,犹如穿越。曾风行一时的旗袍反而不见踪影。与从前不同的是除了汉服,中华各民族的服饰处处可见,还有颇具异域风情的印度馆,青年女子纱丽下显露一截小蛮腰,着实美观。玄幻剧中的龙癸服饰也大受欢迎。汉服早已不是儿童与少女的专利,街上频现中老年着汉服者,而刚刚从体会馆做好妆造的六旬夫人,让人眼前一亮,真有一种我们主母风仪。

  若是上灯时分,丽景门上下里外的红灯笼全亮起来了,更增加了古城的神韵。店肆此刻却也正上客呢,灯火里,新一轮的讨价还价,约略带些老城味的文言和全国各地的方言,一递一句,使夜色初上的老大街又一次欢腾。灯火下看匠人拉牡丹银须酥是一种享用,洁白的糖丝在手里重复地团起又摆开,那逐渐细如发丝,参加通过特别工艺处理的牡丹花瓣,做成一块块进口即化的牡丹酥,一盒盒地装了,成为旅客必带的礼品。不远处,腾起一团一团的水雾,每团水雾起处,必有人排起了长龙,长龙的起头,人家店肆的门口都挑着古色古香的店旗,上书“*记老店不翻汤”,不翻汤有多好吃,看一看店肆前济济一堂的排档就知道了。朝晨喝牛羊肉汤是老洛阳人的传统,晚上喝不翻汤也是老洛阳人的传统,比较起来,“不翻汤”更见洛阳味。

  丽景门于我是治好的,由于书肆画室,由于它的一砖一瓦承载的前史故事,由于步入西大街,时刻便慢下来的感觉。布底鞋轻叩着当街的青石条路面,孑孓而行,似从悠远的另一个朝代而来。街两边的房子都是几十年的旧民居,略有修饬,也是修旧如旧,保持着本来的样貌。老房子都不过两层高,砖木结构,颇有民国风,令人置疑那木格窗吱呀一开,便有一位盘发髻着旗袍的女性探头出来,向当街叫:“来一盆浆。”浆面条,是老城人的另一种特有风味小吃,用“发”酸了的绿豆浆、杂面条、芹菜、香油、绿大豆一锅煮了,就成了开胃好吃的无上甘旨。

  走着走着,便到了鼓楼,从鼓楼下的拱门穿过,便到了东大街,“孔子入周问礼处”“铜驼巷陌”都在这儿呢。常会遇上一位白叟或许并不老的老城人在一间小门脸前放一张木凳,慢悠一杯茶一支烟,品尝日子一般闲适。问他这死后的房子的年纪,他便回身看一眼,慢条斯理地说:“百十年吧,也便是民国的,若更早些,可就值钱了!”

  与之相邻的洛邑古城,便是一个完成穿越愿望的城中之城。车行九都东路,跃然一道气度的仿古门牌坊现于眼前,上书四个大字:“洛邑古城”。迎门可见那挺拔的文峰塔,这座塔始建于北宋,昌盛于科举制臻于老练的元、明二代。塔下一池碧波,拱桥、古街上,络绎着汉服游客,这儿如今是文明与前史兼具的景区,沉溺式汉服体会园。

  遐想1944年的5月22日夜,洛阳老城中的守军孤军无援与日寇利剑巷战,最终趁夜色来临,与居民一同退至南大门长夏门,可是渡过洛河的日寇用大炮、机枪封闭了大门,底子没办法包围。世人跃入城壕搭起人梯,翻越求生。城壕深高丈余,先跳下去的用血肉之躯为后来者搭起一条活路。抗战英豪不必树碑,洛阳公民记住他们,在这块土地上,洛阳人的休养生息,正是英豪们的最大愿望。

  今日,洛邑古城内有“一眼千年”的古城墙,也有会聚河洛非遗的仿古街,还有与文峰塔平齐,推窗一揽全园的“宴全国”古楼。灯火秀、水幕电影无不表现现代科技的兴旺,欢声笑语,钗光鬓影,美食奇玩……眼花缭乱,彰明显安居乐业。

  作者简介:非花非雾,女,本名丁丽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洛阳市女作家学会会长,洛阳文学院特约创造员,已出书小小说集《梅花玉》《指尖花开》《花儿尽力在敞开》《焰火三月》《丁香洁》《周南驿小姐》,短篇小说集《操场边,那树合欢花》,散文集《桃花心境》,诗集《绮梦如茵》等。